粉笔灰里的星光
办公室的窗台上,总摆着一盆绿萝,叶片上常沾着细碎的粉笔灰——那是我的初中语文老师陈老师的“专属印记”。中学时代每次路过,我总忍不住多看两眼,仿佛能透过那抹绿意,看见她站在讲台上的模样,看见那些被粉笔点亮的时光。
陈老师的语文课,从不是枯燥的知识点堆砌。讲《春》时,她会带我们到操场,指着抽芽的柳枝说“这是‘嫩得像刚睡醒的娃娃’”;读《济南的冬天》,她会在黑板上画简笔的小山,笑着讲“老舍先生笔下的雪,是给山戴了顶白绒帽”。她的声音不高,却像春风拂过湖面,总能让文字里的画面,在我们心里活起来。最难忘那次我考试失利,作文本上满是红笔批注,末尾却写着“文字有灵气,再多点耐心就好”。她找我谈话时,指尖轻轻敲着作文本上的句子:“别慌,写作就像种树,现在只是在扎根,慢慢来,总会枝繁叶茂。”那天的阳光透过窗户,落在她沾着粉笔灰的袖口上,暖得像春天的风。
她总把学生的事放在心上。有同学感冒,她的抽屉里永远备着感冒药;有同学跟不上进度,她会利用午休时间,在办公室里单独辅导,手边的保温杯换了好几茬热水,粉笔却在黑板上写满了知识点。记得有次我熬夜赶征文,清晨在教室门口遇见她,她看见我眼里的红血丝,没说什么,只是塞给我一颗热乎的煮鸡蛋,轻声说“身体是本钱,别熬坏了”。那颗鸡蛋的温度,顺着指尖传到心里,比任何鼓励的话都更让我动容。
如今我早已毕业,却总在某个瞬间想起她。看见路边的绿萝,会想起她办公室窗台上的那盆;读到喜欢的文章,会想起她在讲台上笑着说“文字里藏着全世界”;甚至拿起笔写作时,都会想起她当年的话——“慢慢来,总会枝繁叶茂”。我后来才明白,那些课堂上的欢声笑语,那些作业本上的红笔批注,那些不经意间的温暖叮嘱,都像撒在我们心里的种子,在时光里慢慢发芽,长成了我们面对世界的勇气与底气。
去年回学校探望,发现她的窗台上依旧摆着绿萝,只是叶片更绿了些。她看见我,笑着招手,袖口上依然沾着细碎的粉笔灰。那一刻我忽然懂得,有些老师就像粉笔,把自己化作细碎的光,落在学生的成长路上,或许平凡,却足够明亮,足够让我们在往后的岁月里,想起时便满心温暖,想起时便有了继续向前的力量。(陕煤运销集团智能物流公司 文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