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文化资讯
  • 文化旅游
  • 体育文化
  • 品牌文化
  • 文化教育
  • 城市文化
  • 影视文化
  • 公益慈善
  • 文化展览
  • 戏曲戏剧
  • 音乐文化
  • 故乡的月

    发布时间: 2025-10-18 21:06首页:主页 > 文化资讯 > 阅读()

    故乡的月

    这月光是清冷的,却又不是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寒冷。它像一层薄薄的、凉凉的牛乳,静静地泻下来,将远近的房屋、树木、蜷缩的草垛,都敷上了一层淡淡的、柔和的银粉。世界仿佛一下子安静了,白日的那些喧嚣与浮躁,都被这无边的清辉滤了去,沉淀到梦的深处去了。我走得很慢,脚下的影子也拖得长长的,痴痴地跟着,像是另一个沉默的自己。

    路的一旁,是一道蜿蜒的土坡,坡上长着些不知名的、乱蓬蓬的灌木。月光从枝叶的缝隙里漏下来,在地上印出些明明暗暗、零零碎碎的光斑,像谁不小心打碎了一面镜子。风是极轻的,几乎感觉不到,只有那些最高处的、最细的枝条,偶尔微微地颤动一下,仿佛是在月光里打了个寒噤。这时候,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自己是个自由的人了。白日里那些非说不可的话,非做不可的事,此刻都显得遥远而模糊,被这月光一照,似乎都失了重量。

    我忽然便想起童年时的月亮了。那时的月亮,似乎要低矮得多,也亲切得多。夏夜里,我们躺在院中凉席上,祖母摇着蒲扇,指着天上那满满的、黄澄澄的一轮,说那里头有棵极大的桂花树,有个叫吴刚的人,总也砍不倒它。我便瞪大了眼睛,拼命地看,仿佛真能看见那晃动的树影似的。月光从槐树的阔叶间筛下来,光斑便在席子上、在我们的身上脸上跳跃,凉凉的,带着一种植物清苦的气息。我们追逐嬉闹,那月光便也跟着我们跑,将我们小小的、欢快的身影,一会儿拉长,一会儿又揉皱。那时的月亮,不是看的,而是我们生活里的一部分,是蒲扇、是蛙鸣、是井水里镇着的西瓜,是睡梦里也能感觉到的、一片温柔的亮光。

    后来到了城里,住进了被高楼切割开的天空下,月亮便成了稀罕物。偶尔从两幢楼的夹缝里望见它,也总觉得它孤零零的,带着一种勉强的、营业似的亮。街灯、车灯、霓虹灯,织成一张更大更密的网,网住了人间,也冲淡了月光。它成了一种遥远的、与己无关的风景,像美术馆里一幅古典的油画,美则美矣,中间却隔着一层冰冷的玻璃。久而久之,我几乎快要忘了,月亮原来是可以这样铺天盖地、无所不在的。

    思绪飘得远了,脚下不觉已走到村外的小河边。河水是沉沉的墨绿色,月光照在水上,并不像银子,倒像一匹摊开了的、微潮的素色锦缎,平滑而有一种内敛的光泽。水流是极缓的,那月亮的倒影便在水里静静地沉着,不是一个完满的圆,被那柔柔的水波漾着,边缘化开一些,成了一团晃动的、酥软的光明。偶尔有一尾鱼儿跃出,“扑喇”一声,将那团光明顿时搅得粉碎,化作千万片流转的金鳞,向四面散去。但过了一会儿,一切又慢慢聚拢来,复又凝成一个安详的、静静的影。它就这样看着,一言不发,看过了无数的春去秋来,看过了几代人的悲欢离合。

    我站住了,仰起头,长久地望着它。今夜的月,和千百年前它照着李白、照着杜甫、照着苏轼的,应是同一轮吧。它照着我的故乡,也照着我的异乡;它见证过我的童年,也默对着我的中年。这清光,仿佛有一种奇异的渗透力,它不仅照亮了山川与道路,也仿佛能照进人的心里去,将那最深处、最隐秘的角落,也一并浣洗得清澈起来。

    夜渐渐深了,风里带了更重的凉意。我转身往回走,那月亮便又从身后跟了过来,将我的影子,长长地推在身前。我没有再回头,但我知道,它一定还在那里,温柔地、慈悲地,照着这片沉睡的土地,照着这条安静的归路,也照着我那小小的、亮着灯的窗口。(陕煤运销集团智能公司 文钰)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网站首页 - 文化资讯 - 文化旅游 - 体育文化 - 品牌文化 - 文化教育 - 城市文化 - 影视文化 - 公益慈善 - 文化展览 - 戏曲戏剧 - 音乐文化

    站点声明:本网内容为转载,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如有站点名称冲突,侵权等请联系我们删除,请您监督!

    Copyright © 2002-2019 中国文化报道 版权所有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