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作人画境的诗意本源:以人文入画的生命礼赞
吴作人(1908-1997年),生于江苏苏州,祖籍安徽泾县。中国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工诗,善书。早年师从于国画大师徐悲鸿门下。三十年代初先后留学法国和比利时,回国后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后任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并兼教长之职。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华全国美术界抗敌协会、中华全国美术会理事。
新中国成立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后任校长。吴作人先生长于油画和中国画的创作,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法国政府曾于1985年授予他“艺术文学最高勋章”,1988年比利时国王授予他“王冠级荣誉勋章”。出版有《吴作人画集》、《吴作人速写集》、《吴作人的艺术》等数十种。生前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代主席、主席。1988年任全国政协常委。
吴作人图像
吴作人,现代中国画与油画领域的杰出大师,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美术教育家。曾被徐悲鸿誉为“中国艺坛代表人物之一”。
吴作人 齐白石像 90×40.5 布面油画 1954年 中国美术馆藏
出生于苏州一个书香门第的吴作人,尽管家境逐渐衰落,但他自幼便展现出对艺术的非凡天赋。在学艺的道路上,他追随徐悲鸿,并于1928年进入徐悲鸿所在的南国艺术学院。在这里,他不仅接受了徐悲鸿艺术“入世”的理念,还深受南国艺术学院院长田汉的影响,坚信艺术应服务于大众,而非个人。这种“南国精神”使吴作人树立了“艺为人生”的信念,并一生践行不渝。
徐悲鸿和齐白石,吴作人,李桦(后左)
徐悲鸿不仅是吴作人的恩师,也是他在工作中的上级。徐悲鸿去世后,吴作人肩负起中央美术学院行政管理、教学科研的重任。他先以常务副院长的身份代理院长职责,后于1955年正式成为中央美院的院长。作为一位杰出的画家和教育家,吴作人在数十年间辛勤耕耘,培养了大量人才,他们遍布全国,成为新中国美术事业的骨干力量。
吴作人摄于比利时画室,左侧为其名作《纤夫》
1932-1933年,吴作人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个人画室
吴作人在欧洲留学期间,对他影响最大的是他的老师——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院长巴斯天。巴斯天具有社会主义理想,他关心生活,同情底层人民,希望通过艺术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因此,巴斯天在创作风格上一方面更多地采用了西方历史上比较注重现实、直接表达的方法,是一位现实主义艺术家;另一方面因受到当时印象派等现代艺术的影响,色彩和造型方法上都发生重大变化,转而更加注重造型、笔法和色彩之间相互搭配的概括性表现。在巴斯天的直接指导下,生长于中国江南一带的吴作人又将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诗意融入到油画创作中,从而形成了其东方文化背景与西方前沿文化融合碰撞后交织的一片绚烂光景。
比利时留学时期的吴作人(右一)和巴斯天(左二),以及诸位同学
巴斯天在吴作人进校的第一天就对学生们说:“请注意这位中国同学,他有一天会成为你们学习的榜样。”
1934年,吴作人(右)与巴斯天(左)在巴斯天画室
吴作人丰富的人生阅历、战争年代的磨砺以及个人生活的坎坷,都为他深厚的艺术素养提供了丰富的情感基础。四十年代的西北之行成为他艺术生涯的重要转折点。
李约瑟、吴作人、孙光俊、王万盛(左起)
在敦煌月牙泉鸣沙山(路易•艾黎摄)1943年
在40年代,吴作人曾两次西行写生,这一经历对他的艺术生涯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当他西涉大漠,前往敦煌观摩莫高窟并临摹壁画时,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他认为敦煌是“世界仅有的最伟大的中国古画陈列馆”。
出版《吴作人速写集》
吴作人重新审视并深入钻研中国画传统,独创了一系列具有独特表现对象和绘画语言的水墨画作品。他的中国画创作,除了偶尔描绘藏民歌舞的人物画外,更多地刻画了牦牛、骆驼、鹰隼、熊猫和金鱼等艺术形象。这些作品以简洁的构图、独特的造型、雄放而准确的笔触以及积极而温婉的意蕴,赢得了从专家学者到普通民众的广泛赞誉。这些画作既非古代风格也非西方风格,而是将笔墨的酣畅与造型的精妙完美结合,既简练概括又气韵生动。
1944年,西行写生中的吴作人
吴作人谈到他为何偏爱画牦牛时说:“高原上的牦牛给人的感受是力的表现。所以画牦牛并不在于它的具体形态如何,而主要在于表现它的性格、它强有力的体态、迅疾的速度。”“为的是体现出一种雄强有力的运动,也是一种雄强有力的艺术境界,想使人看了感到有一种推动的力量,从而发生共鸣。本来艺术总要使人产生共鸣才能起到艺术效果。”
吴作人与《齐白石画像》
谈到为何喜欢画骆驼时,他说:“戈壁滩上的骆驼能够负重致远,不畏艰苦,跟牦牛那样雄强与猛冲不同,它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它的造型也很有特点,从头、脖子、驼峰到腿,给人以坚毅而厚重的感应。对人来说,能把人带到一个与环境奋斗的境界,一个既是诗,是音乐,又是画的境界。人得向它学习。所以画骆驼,就是想表现这么一种性格所兴起的画境。”
如果说吴作人画牦牛、骆驼等表现的是奋勇向前、负重行远的精神;那么他画熊猫、金鱼等则更多地传达了珍爱生活、追求雅趣的情怀。
1930年,吕霞光、张宗禹、吴作人(左起)在巴黎卢浮官前
“法由我变,艺为人生”,这是吴作人一生对创作的追求。因此,他非常重视从生活和自然中汲取创作灵感,“师造化,夺天工”。他凭借扎实的西画基本功,融合中国画的观念和技巧,即“心”“意”“思”“气”,创造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他始终认为生活和大自然是创作的源泉,因此每年都要花费大量时间深入生活,足迹遍布祖国各地。
吴作人作画像
他说:“我们的艺术从现实中来,从自然中来,这天地是很广阔的,我们应当做自然的‘儿子’,但不要做自然的‘孙子’。”
吴作人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些,与他清晰的创新意识和个性追求密不可分。他认为,艺术家在人生观上可以“无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随大流;但在艺术观上一定要“有我”,艺术创作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即自出机杼、别具一格、自成一家。只有以某种独创性呈现自己的面貌,艺术创作才能独具魅力。如何做到“有我”?画家不仅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表现对象,还要在对象中寄托和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展出作品
竹林深处隐仙踪,黑白毛皮映日红。
懒卧青苔食嫩竹,憨态可掬乐无穷。
山林间里逍遥客,世间难寻此珍宠。
愿得长伴君左右,共赏熊猫妙趣中。
吴作人 《熊猫》 40×34cm
【作品赏析】吴作人的大熊猫画作以泼墨大写意技法著称,通过墨色深浅变化和宣纸渗化特性,生动呈现了熊猫的憨态与动感。其作品在艺术界具有独特价值,兼具传统国画韵味与现代写实精神。
吴作人《熊猫》局部图
吴作人的熊猫图,采用泼墨大写意的画法,寥寥数笔就将大熊猫的活泼可爱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墨色深浅也运用得恰到好处,浅色墨勾勒出熊猫的轮廓,而深色墨块染就了熊猫的毛色。由于宣纸渗化的特点,饱蘸浓墨的笔融将熊猫的绒毛表现得纤毫毕见,使熊猫充满动感,栩栩如生。没有人不为熊猫那奇异的黑白相间的毛色,憨态可掬的神情,看似笨拙实则敏捷的步履所吸引。
吴作人《熊猫》局部图
在吴作人的绘画作品当中,大家感触最深的有两点,其中一点就是,他非常注重笔墨韵味的渲染,通过在浓墨当中加入水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墨色变化。另外一点就是他的造型颇为准确,尤其是在熊猫画的创作过程当中,表现得更为生动传神。
吴作人《熊猫》题跋钤印局部图
在吴作人的笔下,一个个憨态可掬的熊猫形象,完美无缺地展现了出来,给人十分爱恋的感觉。由于擅长采用黑白灰的方式,因而无论是熊猫的眼睛,或者是它的耳朵,均能通过黑白的渐变,被淋漓尽致地反映在宣纸之上,给观者带来了美的享受。
青皋一带浮,绿树千条绊。
问尔何色香,曾是古人玩。
吴作人 《风景》 79×34cm
法由我变,艺为人生
——吴作人
吴作人 《山水》 88×39cm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吴作人 《<山行>杜牧》 105×69cm
行云流水
吴作人 《行云流水》 87×35cm
同求大道
吴作人 《同求大道》 56×52cm
雄鹰展翅气势雄,
搏击长空傲苍穹。
吴作人 《长风》 89×47cm
【作品赏析】吴作人是中国近现代画坛上以画鹰著称的艺术家,其鹰画作品融合中西绘画技法,造型精准、气韵生动,展现出雄健豪迈的艺术风格。
吴作人《长风》局部图
吴作人的鹰,几乎成为了他艺术生涯的代名词。这些鹰画作品不仅仅是简单的动物描绘,而是他对自由、力量和精神追求的象征。鹰的形象,结合了众多猛禽的特征,不论是力量感十足的雕还是迅捷无比的鹫,吴作人皆巧妙融合在作品中,使得每一幅画都极具个性。
吴作人《长风》局部图
吴作人作品以雄鹰为核心意象,综合鹰、鹫、雕等猛禽特征,通过墨色浓淡与笔触变化塑造形象。背羽以厚重墨块呈现,肩部及飞羽采用刚劲的“屈铁”线条勾勒,腹部与头部施以淡墨渲染,利爪以重墨强调,结合积墨法强化肌理层次。画面中振翅雄鹰以方眼、斧形喙等细节突显力量感,笔墨酣畅淋漓,兼具写意性与象征性,体现其晚年浑厚苍劲的艺术风格。
他善于运用积墨法,在鹰的头部、背部、胸部等部位疏密有致地点上重墨点,以增强力度;腹部和腿部则用淡墨表现,爪部以重墨勾勒,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凸显鹰的不羁姿态。
吴作人《长风》局部图
吴作人在笔触上展现出颇具张力的技巧,他用浓厚的墨块表现鹰的羽毛,浑厚有力的线条勾勒出羽翼的肩部,给人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展现出一种飞翔的力量感。鹰嘴锋利,眼神如炬,每一处细节都展现出他对生命力量的深刻理解,给人以无畏的勇气。吴作人的鹰不仅仅是飞在天空中,更是向世人展示着一种自由的精神和坚韧的力量。
吴作人《长风》题跋局部图
吴作人的鹰具有丰富的象征性意味,他综合了鹰、鹫、雕几种凶猛型禽鸟的特点,创造出具有鲜明风格特征的鹰之形象。这幅《长空》用笔果断,笔墨淋漓,气韵生动,浑厚苍劲,大气磅礴,为吴作人画鹰作品中一件精彩之作。画中的鹰,振翅飞翔,有势不可挡的力量感,眼是方形的,嘴像利斧,背上的羽毛用几块厚重的的墨块来表现。画完背羽接着用如“屈铁”般的几条线画肩和几片第一层飞羽。重墨依次按结构画出飞羽。淡墨画鹰的腹部、腿部与头部、颈部,爪用重墨勾勒,在鹰的头部、背部、胸部、腿部用积墨法,疏密有致地点上重墨点,以增加鹰的力度。不仅把雄鹰不羁的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更令简单的题款书法中蕴含了无穷的力量。
吴作人《长风》题跋钤印局部图
吴作人的鹰画作品不仅在艺术技巧上达到了极高水平,更在精神内涵上展现了雄健豪迈的气魄。他通过鹰的形象,传达出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自由和力量的向往。其作品在拍卖市场上也备受青睐。
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吴作人 《鱼趣》 71×41cm
【作品赏析】吴作人的《鱼趣》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法展现了金鱼在水中畅游的神态。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墨色的巧妙运用,将金鱼的灵动与活力表现得淋漓尽致。吴作人擅长以凝练而准确的形象描绘金鱼,寥寥数笔便能勾勒出金鱼的神韵。他善于运用留白和淡墨来表现水面的清澈与金鱼的轻盈,使得画面更加生动传神。同时,吴作人还注重色彩的运用,以不同色彩搭配淡墨,使得金鱼在水中畅游的神态更加美丽优雅。
吴作人《鱼趣》局部图
《鱼趣》的构图十分讲究,画面中的金鱼在水中畅游,尾尾神态各异,惟妙惟肖。金鱼在荷花莲叶之下怡然自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吴作人通过巧妙的构图和细腻的描绘,将金鱼的灵动与荷花的静谧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动静相宜的意境。这种意境不仅展现了金鱼的优美姿态,还传达了一种悠然自得、自在逍遥的精神境界。
吴作人《鱼趣》局部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金鱼是吉祥的象征,寓意着年年有余、金玉满堂等美好寓意。吴作人的《鱼趣》不仅展现了金鱼的自然之美,还通过其文化寓意传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画面中的金鱼在水中畅游,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一种无忧无虑、自在逍遥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正是人们所向往和追求的。
吴作人《鱼趣》局部图
吴作人的《鱼趣》不仅展现了他在国画领域的深厚造诣,还体现了他在艺术上的不断创新和追求。他的作品以凝练而准确的形象、深邃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对中国美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吴作人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画作上,还体现在他对艺术教育的贡献上。他曾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职务,为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吴作人《鱼趣》题跋钤印局部图
吴作人的《鱼趣》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精湛的技法、深远的意境以及丰富的文化寓意而备受赞誉。这幅画作不仅展现了吴作人的艺术才华和造诣,更通过其深刻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而成为了中国画坛上的瑰宝之一。
破领耕不休,何暇顾羸犊。
夜归喘明月,朝出穿深谷。
吴作人 《奔牛图》 34×23cm
【作品赏析】吴作人喜爱画牦牛、骆驼,在雪原上成群的奔牦,奔牦表现出一种强劲的运动,在它的身上体现着奋勇的豪情。“高原上的牦牛给人感觉有力量,有气势,在寂静的原野看了使人心潮澎湃。为的是体现出一种雄强有力的运动美,一种雄强有力的艺术境界,想使人看了感到有一种推动的力量,催人奋进。
吴作人《奔牛图》局部图
吴作人首先认为大自然是“微奥、伟大”的,其中存在着“美与力”,这是一切艺术创造的源泉。画家要“创造万象”,必需先“深知造化”“师自然”。
吴作人《奔牛图》局部图
自然如同艺术的母亲,只有直接吸吮母亲乳汁才是最富营养的。所以,吴先生后来又比喻说:艺术家“应该做大自然的‘儿子’,但不是做自然的‘孙子’,不但不要做自然的‘孙子’,也不要做人家艺术的‘儿子’。”一部极好的录像带,经过几次拷贝,色彩退化,影像失真,距原版已经十万八千里,如果以这样的基础再来“创造”,能有什么出息呢?其作品之低下蹩脚就可想而知了。只有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之源中去汲取营养、获得灵感。
吴作人《奔牛图》题跋钤印局部图
吴作人不但明确了生活是艺术的第一源泉,而且清醒地认识到生活源泉不但是作为艺术造型的依据、题材的宝库,更重要的,吴作人先生深刻地认识到生活是培养、调动艺术真情的根本动力源。真诚的艺术激情是艺术创造的灵魂,而只有投身于生活之中,拥抱大自然于怀内,才能取得这宝贵的艺术之魂。
金鳞韬隐已多时,寺壁重泯又有诗。
龙若久怀霖雨志,不应蟠屈小方池。
吴作人 《金玉满堂》 52×39cm
【作品赏析】吴作人的《游鱼图》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法展现了金鱼在水中畅游的神态。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墨色的巧妙运用,将金鱼的灵动与活力表现得淋漓尽致。吴作人擅长以凝练而准确的形象描绘金鱼,寥寥数笔便能勾勒出金鱼的神韵。他善于运用留白和淡墨来表现水面的清澈与金鱼的轻盈,使得画面更加生动传神。同时,吴作人还注重色彩的运用,以不同色彩搭配淡墨,使得金鱼在水中畅游的神态更加美丽优雅。
吴作人《金玉满堂》局部图
《游鱼图》的构图十分讲究,画面中的金鱼在水中畅游,尾尾神态各异,惟妙惟肖。金鱼在荷花莲叶之下怡然自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吴作人通过巧妙的构图和细腻的描绘,将金鱼的灵动与荷花的静谧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动静相宜的意境。这种意境不仅展现了金鱼的优美姿态,还传达了一种悠然自得、自在逍遥的精神境界。
吴作人《金玉满堂》局部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金鱼是吉祥的象征,寓意着年年有余、金玉满堂等美好寓意。吴作人的《游鱼图》不仅展现了金鱼的自然之美,还通过其文化寓意传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画面中的金鱼在水中畅游,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一种无忧无虑、自在逍遥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正是人们所向往和追求的。
吴作人《金玉满堂》局部图
吴作人的《游鱼图》不仅展现了他在国画领域的深厚造诣,还体现了他在艺术上的不断创新和追求。他的作品以凝练而准确的形象、深邃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对中国美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吴作人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画作上,还体现在他对艺术教育的贡献上。他曾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职务,为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吴作人《金玉满堂》题跋钤印局部图
吴作人的《游鱼图》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精湛的技法、深远的意境以及丰富的文化寓意而备受赞誉。这幅画作不仅展现了吴作人的艺术才华和造诣,更通过其深刻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而成为了中国画坛上的瑰宝之一。